6月23日,由中纺院凯泰特纤公司牵头承担的“聚乙烯凉感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高端电池隔膜用PE/PP超细超短纤维制备关键技术”项目在浙江绍兴通过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由天津工业大学教授肖长发等7位专家组成。中纺联科技发展部副主任孙锡敏、科技计划处副处长王宁,凯泰特纤公司总经理王勇、总工程师许志强以及项目成员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宁主持。
鉴定会上,项目承担单位分别对项目立项背景、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报。汇报人阐述了通过原料设计、纺丝技术、工艺装备改进、全流程品控管理,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介绍了项目研发的关键点、创新性、专利情况、下游客户应用情况及产业化效果。
作为鉴定会的另一环节,专家组参观了生产现场,并听取了情况汇报。专家组对凯泰特纤公司功能化、绿色化、差异化新产品开发工作表示赞赏,并充分肯定了凯泰特纤公司在聚乙烯系列纤维领域的示范作用。
通过鉴定,鉴定委员会对项目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聚乙烯凉感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以聚乙烯(PE)为皮层、聚酰胺6(PA6)为芯层,优化了原料,研究了组份复合配比、纺丝温度、牵伸倍数,设计加工了专用复合纺丝组件,通过在皮层PE中添加专用助剂,改进纺丝油剂,形成了纺牵一步法聚乙烯凉感复合纤维制备技术并实现稳定生产。并通过织物组织设计、工艺调整,开发出针织单向导汗织物、凉感牛仔面料及汽车坐垫等系列产品,产品经检测,符合Q/KT 006-2020、GB/T 35263-2017标准要求,获得用户良好的反映,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电池隔膜用PE/PP超细超短纤维制备关键技术”项目采用物理、化学改性相结合的方法,引入有机/无机改性组分,设计开发出适合超细超短PE/PP复合和单组份纺丝的专用原料;设计加工了PE/PP 超细纤维专用纺丝组件,形成了从原料至电池隔膜用纤维的稳定化生产成套技术;攻克了单丝直径在8μm(0.5dtex)以内、长度在5mm以内的PE/PP 超细超短纤维产业化及纤维后处理的技术难题,开发的超细超短纤维均匀且分散性好;制得的隔膜电阻小,机械强度及离子穿透效率高。项目建成PE/PP复合纤维、单组分纤维及电池隔膜产业化生产线,运行安全稳定,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上述两个项目通过鉴定,并认为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