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2023/07


    20230719090739_4eu8di2hd1.jpg

    7月17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京组织召开了“Lyocell长丝高效制备技术与关键设备的工程化研究”“Lyocell原液直接纺丝成网非织造材料关键工艺和设备工程化研究”两个项目的科技成果鉴定会。

    本次会议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陈文兴,以及来自行业协会、高校、院所、企业的7位专家组成。通用技术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纺院”)党委书记、总经理马咏梅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副主任、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主任张传雄,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程博闻,中纺院副总经理徐纪刚、崔桂新,中纺院总工程师李瀚宇,东纶科技总经理张孝南及两个项目组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张传雄主持,专家讨论环节由陈文兴主持。

    20230719090749_8cn118ago0.jpg

    马咏梅在致辞中指出,随着国内Lyocell纤维的快速发展,其差异化开发、高值化利用迫在眉睫,中纺院在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工程化技术基础上,自主创新开发了全套的Lyocell长丝高效制备技术、Lyocell原液直接纺丝成网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技术及成套装备,发挥了NMMO体系纤维素材料制备绿色环保的优势特点,实现了差异化材料的高效短流程制备,使纤维素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Lyocell长丝高效制备技术与关键设备的工程化研究”项目由中纺院承担。项目突破了纤维素NMMO溶液低阻快速成形核心技术,发明了Lyocell长丝全过程张力匹配、稳定拉伸关键技术,实现了Lyocell长丝300m/min的高速稳定制备。项目建成了Lyocell长丝四位一体产业化标准单元试验线和全流程试验线,实现了连续稳定运行;形成了千吨级Lyocell长丝工艺软件包,具备了自主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和产业化快速推广的能力。

    “Lyocell原液直接纺丝成网非织造材料关键工艺和设备工程化研究”项目由中纺院和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共同承担,项目原创性强,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yocell原液直接纺丝成网非织造材料成套技术和装备,建成了百吨级全流程试验线;形成了千吨级产业化工艺软件包,具备产业化实施条件;制备的非织造材料强力高、品质优,市场前景广阔。

    20230719090847_r47hl4hdvv.png

    会上,专家组听取了两个项目组的汇报,审阅了鉴定资料,观看了生产现场视频,查看了样品。经过对项目相关技术创新点、关键装备、应用前景的充分质询和讨论,与会专家一致同意上述两个项目通过鉴定,两项目总体技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0719090900_anibps8bjp.gif

    来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纺院、东纶科技等单位的参会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20230719090914_cn52kfwlq6.jpg



  • 05
    2023/06



    近日,由通用技术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通用技术中纺院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共同完成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定性定量检测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22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再生纤维素纤维因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广受青睐,随着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新品不断涌现,目前规模化的产品包括莫代尔纤维、竹浆纤维、粘胶纤维、铜氨纤维、普通型莱赛尔纤维、半交联型莱赛尔纤维、交联型莱赛尔纤维等7种。由于这些再生纤维素纤维间的理化性能极其相似,使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的准确定性定量成为行业内公认的技术难题。


    本项目围绕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理化性能进行深入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以不同再生纤维素纤维间的细微差异为突破口,通过创新性引入标准曲线法解决多数再生纤维素纤维溶解时损伤系数变化难题,采用超声波清洗或十二烷基磺酸钠作为后处理试剂的方式解决再生纤维素纤维溶解后胶着难题,首次实现了溶解法对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准确定性定量分析,并形成了集专利、标准和论文为一体的技术创新研究成果,为我国再生纤维素纤维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 24
    2023/03



    近年来,生物基纤维材料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产业规模不断增长。3月24日,“生物基纤维材料发展论坛”系列报告会第二次会议在京举办。会议以“纤维材料可持续发展”为主题,5位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面向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共同探讨生物基材料绿色与创新发展路径,为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赋能。

    本次会议由通用技术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纺院”)、天津科技大学、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办,《纺织科学研究》杂志支持。通用技术高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纺院党委书记、总经理马咏梅,天津科技大学副校长、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程博闻,通用技术新材纪委书记徐瀚,中纺院副总经理徐纪刚、崔桂新,总工程师李瀚宇,以及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媒体等代表共计400余人参会。会议以线上线下同步的形式举办,并于天津科技大学与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分别设置分会场,生物可降解研究院对会议进行了全程转播。会议由程博闻主持。


    马咏梅在致辞中表示,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绿色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刚性需求。坚持生态优先、发展面向绿色低碳的生物质替代应用,不仅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人们对生产方式更可持续的新期待。“生物基纤维材料发展论坛”第一次会议探讨了生物基纤维材料高值化利用路径,得到了各方的高度关注。本次会议将聚焦纤维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各行业间技术的协同发展和增效作用,推动生物基纤维材料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20230324181617_1m5dvex6uu.jpg


    共探聚乳酸高质量发展路径

    聚乳酸作为典型的碳中和、可再生、生物全降解高分子材料,正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性大宗原材料。


    20230324181659_kt99qxga15.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学思在《生物基聚乳酸材料的应用》的主题报告中说道,“聚乳酸(PLA)纤维俗称‘玉米纤维’,具有无毒、无刺激、亲肤性佳、透气性好、抗菌等多项优点,在纺粘与水刺无纺布产品、吸塑与注塑产品、打印耗材等领域皆得到广泛应用,在缝合线、止血夹、组织粘合剂等医用PLA、PCL材料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他以国际视野系统讲解了聚乳酸材料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研究现状、产业化应用发展情况,特别是在医用高端聚乳酸产业化方面所做的工作,为我国聚乳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振了信心。


    20230324181718_4n4ou57wae.jpg

    经过20年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我国已具备规模化工业实施聚乳酸产业发展的雄厚基础。天津科技大学化工系教授王正祥教授以《聚乳酸材料单体高效制备技术的研究》为题分享了聚乳酸生产、制备的关键技术,以及聚乳酸产业链概况。他提出了聚乳酸材料单体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并指出,未来,通过“政、产、学、研、用”层面的通力合作,多学科跨界组合创新,全产业链技术与装备融通,在切实解决制约行业发展和自主化水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同时,有望快速实现聚乳酸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供应链的合理布局与协调运转,驱动聚乳酸产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高端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20230324181729_ktcnvlblq2.jpg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应化所所长刘德华在题为《生物法1,3-丙二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进展》的报告中指出,生物法1,3-丙二醇(PDO)作为一种无色、无臭、具吸湿性的透明粘稠液体,被广泛用于化妆品、油墨、印染、涂料、润滑剂等,尤其是作为聚酯单体受到广泛关注。在化妆品行业,PDO的市场年需求在2万吨左右。在生物降解材料领域,生物基来源PDO应用潜力巨大,可与脂肪族二元酸聚合合成可降解聚酯材料,或参与PBAT、PBS等可降解材料共聚合成新型可降解共聚酯材料。目前,其研究团队设计了构建PDO的非天然途径。


    20230324181738_uhfygfqrw5.jpg

    纳米纤维素材料是一维尺度达到纳米级的纤维素新材料。因其储量丰富、来源广、可再生及绿色友好的特点,是当前世界上新材料领域重点发展的材料之一,其应用涉及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造纸建筑等诸多领域。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邵自强以《纳米纤维素及其工业化应用前景》为题,概述了纳米纤维素制备方法及国内外工程化现状,介绍了纳米纤维素应用领域及最新成果,并指出当前纳米纤维素的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20230324181749_ijheogie5h.jpg

    武汉纺织大学党委常委、研究生院院长王栋带来了《高效低耗纤维过滤分离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创新》的主题演讲。他介绍了过滤分离材料的研究进展:基于“多相熔融共混相分离”方法可宏量制备热塑性聚合物纳米纤维;基于纳米纤维材料,已设计开发出具有微滤、纳滤、反渗透、油水分离等过滤功能的膜材料及吸附、催化等功能性分离膜材料,形成了纳米纤维过滤分离材料的技术体系;在优化水路的思路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的纳米纤维过滤分离材料的组件及装置,可广泛应用于纺织产业的污水处理及资源再利用。


    20230324181800_e163e415ds.jpg

    与会人员就生物基纤维材料发展的热点问题与专家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此次会议不仅展现了生物基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更是对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未来,“生物基纤维材料发展论坛”系列报告会将紧跟时代脉搏,分享更多前瞻解析与实践经验,助力行业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


  • 07
    2023/03


    20230306180550_9wm7echaim.jpg

    凝聚力量、共谋发展,3月4日“生物基纤维材料发展论坛”系列报告会第一次会议在京举办,会议以“生物基纤维材料高值化利用”为主题,7位专业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面向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生物基纤维材料高值化利用的领先技术和发展机遇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本次会议由通用技术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科技大学主办,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会议以线上线下形式召开,通用技术新材副总经理、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马咏梅,天津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路福平,天津科技大学副校长、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程博闻,通用技术新材副总经理于捍江,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纪刚、崔桂新、总工程师李瀚宇以及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媒体等代表共计400余人参会。会议由徐纪刚主持。


    20230306180557_8xcmganp06.jpg

    马咏梅在致辞中指出,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纺院运行,15年来围绕主攻方向解决了一系列涉及产业长远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纤维新材料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探讨生物基纤维材料高值化利用路径是本次会议召开的初衷。希望借助这一平台,共同探索各行业间技术的协同发展和增效作用,推动实现生物基材料领域的科学发展和整体提升。

     

    20230306180608_pg95q5a4c4.jpg

    路福平致辞时表示,纤维材料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力工业发展,护航国际民生的基础材料,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生物基纤维新材料不仅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和“双碳”重大战略需求,也将有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是国家资源依赖、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希望能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入分析生物基纤维材料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前沿,梳理国家需求背后的重大科技问题。


    聚焦医用新材料

    20230306180615_dbc5b6qsqh.jpg


    在主题报告环节,程博闻教授首先带来了《医用生物可降解人体可吸收缝合线的研究》的主题报告,围绕PPDO的研究现状及产业链、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的合成、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纺丝成形与加工等方面展开。他指出,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研发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更需要有社会担当的企业从产品的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去布局谋划。

    20230306180645_cnl3gyspwj.jpg

    近年来,临床对人工血管的需求不断上升,然而,我国人工血管面临着窘境:大口径(≥6mm)人工血管依赖进口,处于卡脖子局面;小口径(<6mm)人工血管方面,国内外均无产品。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孔德领在题为《小口径人工血管研究》中介绍道,南开大学相关研究的技术创新性在于通过聚合物纤维与细胞外基质有机整合,使人工血管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皮下组织环境产生了大量活性因子,赋予组织工程血管优异的血管再生活性。


    共探绿色技术

    20230306180654_30w4c0tvfo.jpg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再生纤维素纤维产品的需求量加大,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原料——溶解浆,是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关键。对此,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倪永浩在题为《溶解浆的基本理论研究及其与生产高质量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关系》的报告中,介绍了溶解浆的基本概念及两种主要生产方法(酸性亚硫酸盐法和预水解硫酸盐法)的基本原理,并详细对比了两种生产方法生产的溶解浆聚合度、纤维可及性和反应性能的差异。倪永浩指出,在改进生产工艺和质量方面,上下游合作研发有利于优化创新成果,这也是产业未来的发展重点。

    20230306180701_v1unuqix6f.jpg

    由于环保和资源问题日益突出,绿色加工方法已成为解决纤维素工业发展迟滞的关键。对此,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周金平在题为《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的合成、溶解及其纺丝新技术》的报告中指出,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的合成、溶解及其纺丝新技术,对纤维素浆料要求低,产品易于处理、运输及储存,且没有毒性,将有可能代替黏胶法成为生产纤维素纤维的工艺之一。


    共话材料创新

    20230306180709_kbi2udi1yr.jpg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军带来了《可持续发展形势下的纤维素材料创新》主题演讲。从高分子材料领域来看,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考虑与多举措并重,包括:鼓励回收再利用(物理和化学途径),在不同领域的适当使用或某些领域的减量使用,基于可再生资源的塑料开发,开发易于回收的高分子材料,开发按需降解的新型塑料等。

    20230306180715_0c1ggghaij.jpg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国强在题为《生物聚酯PHA:多样性材料及其应用》报告中指出,合成生物学通过外观、内部结构、生长方式、代谢途径、产物合成路径5个方面的改造来实现其功能性。PHA(聚羟基脂肪酸酯)材料具有性能可调、动物可食用、生物相容、生物可降解性等特点。在纺织产品的应用上,PLA/PHA共混纤维的光泽 (外观) 与真丝等高档纤维相媲美,具有天然抑菌、防螨等功能特性。

    20230306180722_omqp79aafy.jpg

    同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任杰在题为《限塑与低碳背景下聚乳酸的研发、产业化现状与应用前景展望》报告中表示,目前聚乳酸的全球产能不足,相较于百万吨级的市场需求,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国内市场上,2025年需求量即可超过300万吨,对应市场近1000亿元。在一次性塑料及一次性卫生用品、纤维及织物市场,这一材料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30306180732_ords0q65cl.jpg

    融名家之思,共谋产业发展。此次会议的举办,在展现生物基纤维材料高值化利用技术发展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对生物基材料领域的科学发展现况及前景有了更深一步的认知。未来,“生物基纤维材料发展论坛”系列报告会将继续凝聚合力,引领这一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 18
    2023/02


    疫情防控用纺织品是保证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装备,是国家重要战略储备物资,质量检验与评价体系是疫情防控用纺织品可靠性与应急调配的重要保障。2月17日,由通用技术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纺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疫情防控用纺织品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课题绩效评价会议在京举行。专家组由来自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汤万金以及来自行业协会、高校、院所、企业的8位专家组成。通用技术中纺院总经理、党委书记马咏梅出席会议并致辞。


    该项目于2020年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专项。针对国内外疫情防控用纺织品存在关键指标检测技术不合理、部分标准及校准规范缺失、跨领域综合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项目开展了“疫情防控用纺织品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研究”“疫情防控可重复使用织物标准研究”“疫情防控用纺织品密合性多点检测技术研究”“疫情防控用纺织品抗病毒检测技术研究”4个子课题的研究。

    20230218152647_djhremmaky.jpg

    会上,马咏梅作为项目总负责人向专家组汇报了项目整体进展情况与重要科研成果。4个子课题负责人分别对各子课题的执行情况、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效益进行了汇报。项目各课题组通过协同创新和技术攻关,建立了疫情防控用基础纺织材料、口罩和防护服三类产品的国内外标准指标对应表,研发了口罩快速老化试验方法和有效期快速评估技术,完善了疫情防控用纺织品跨领域综合服务能力;开发了2款能耐20次洗消兼具防护性和舒适性的疫情防控可重复使用织物产品,并构建了评价体系;开发了疫情防控用纺织品测试用软质头模、易泄漏点分析装置和密合性多点检测装置,研发了多点检测技术并应用示范;建立了纺织品抗病毒性能的检测方法并标准化。项目制定标准5项(其中国家标准1项),行业校准规范2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件,发表论文11篇。

    20230218152658_72gifvujk8.jpg

    在审查资料、提问与讨论之后,专家组充分肯定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一致认为4个课题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内容和考核指标,同意通过绩效评价。该项目各课题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我国疫情防控用纺织品标准体系建设和完善,促进疫情防控用纺织品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为政府合理选用和紧急调配防疫物资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30218153003_tx2r7v3xmo.jpg

    会议由中纺院副总经理徐纪刚主持,来自中纺院、中纺标、南通大学、江苏省特种安全防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天津纺科等项目参与单位的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 19
    2023/01

    1月18日,由通用技术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纺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品质原液着色聚酯原位法连续聚合技术应用”项目课题绩效评价会议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以及来自行业协会、高校、院所的8位专家组成专家组。中纺院副总经理徐纪刚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上,中纺院邱志成正高级工程师作为项目总负责人汇报了项目整体进展情况与取得的成果;3个子课题负责人分别对“高储存稳定乙二醇基超细颜料色浆连续制备技术”“高颜料浓度聚酯预聚体制备及在线添加技术”“高品质原液着色聚酯原位法连续聚合工业化成套技术”课题的总体进展情况、取得的重要成果及效益进行了汇报,并进行视频展示。专家组听取了项目与各子课题的执行情况汇报,经充分讨论和质询,一致认为课题组织管理有效,各单位协同研发效果显著,课题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内容和考核指标,同意通过绩效评价。

    项目各课题协同创新,通过技术攻关,开发出了高储存稳定乙二醇基超细颜料色浆连续制备技术、高颜料浓度聚酯预聚体制备及在线添加技术、原液着色聚酯大容量原位法连续聚合与熔体直接纺丝技术及原位聚合原液着色聚酯高效低成本转产技术等产业化关键技术,形成了高品质原液着色聚酯原位法连续聚合工业化成套技术;建成了5000吨/年乙二醇基超细颜料色浆全自动连续化制备示范线和全球首台套10万吨/年高品质原液着色聚酯原位法连续聚合产业化示范线,实现了原位聚合特黑聚酯切片及其短纤维产品大容量高效制备;制定了高储存稳定、窄粒径分布乙二醇基超细颜料色浆产品标准2项、生产技术规范1项以及高品质原位聚合原液着色聚酯的产品标准3项、生产技术规范2项;申请发明专利14项,其中3项获得授权;发表论文7篇。

    采用原位聚合法替代现有色母粒法制备有色纤维,对于产品品质提升以及化纤行业绿色低碳制造均有促进作用,对提升我国原液着色聚酯纤维产业的整体技术创新水平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与会专家建议进一步凝练课题研究成果,提升研究实效,并针对课题的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中纺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世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项目参与企业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 30
    2022/12



    12月28日,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顺利召开。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蒋士成院士、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参加会议,会议由中纺院副总经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徐纪刚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情况汇报及学术委员会专家讨论环节由东华大学校长、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俞建勇院士主持。中纺院总经理、党委书记马咏梅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议听取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程博闻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2022年度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与定位、2022年度科研建设成果、开放与合作交流、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运行管理方面的进展与成效,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和2023年开放课题方向的设置。



    在听取了汇报内容后,学术委员会委员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重点研究方向开展的研究工作、团队建设、运行管理等进行了深入且细致的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引入了天津科技大学联合共建实验室,完善了生物基产业链,对实验室优化重组具有重要意义;充分肯定了实验室在Lyocell纤维新技术、可降解聚酯新材料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以及在队伍建设和高水平人才培养、科研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同时也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有的工作与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和指导性意见与建议。



    俞建勇院士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一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进一步明确和凝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合理布局,在特定领域形成突破性成果,做科技“特长生”;二是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和共建单位间合作创新,在新形势下强化技术优势和科研协同,形成核心攻关团队;三是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竞争前共性技术研究和前沿研究,形成本领域不可替代的优势,提升行业引领能力。

    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单位中纺院、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天津科技大学三方有关领导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骨干共48人参加会议。




  • 31
    2022/10



    10月28日,通用技术中纺院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面向医用防护领域的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验收会在北京召开,验收会由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组织。通用技术集团科技创新部副总经理张凤珍、通用技术新材副总经理、中纺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马咏梅出席会议,中纺联科技发展部副处长王宁主持会议。




    该项目于2020年由工信部批复,项目组历经2年攻坚克难,拓展医用防护领域技术能力,实现医用防护用品检测能力全覆盖,形成了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建成了国内外相关产品应急使用评价协调机制的公共服务平台,为政府机构开展调配医用防护物资提供检验检测、标准信息跟踪、标准比对等技术支撑。专家组对平台建设内容进行了认真审议,充分肯定了项目建设取得的成绩,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平台的建成将促进国内外医用防护服、口罩标准对接,提高纺织类防疫物资及其原料的质量检测水平,为防疫物资产业链协同发展提供更好服务。




    齐心协力起好步,乘势而上开新局,中纺标将继续战略聚焦医用防护领域,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助力我国医用防护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通用技术集团科技创新部、通用技术新材科技创新部、中纺院科技创新部、中纺标公司相关负责人参会。



  • 24
    2022/10



    近日,通用技术中纺标牵头起草的ISO 9867:2022《纺织品 织物褶皱回复性的测定 外观法》和ISO 14389:2022《纺织品 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的测定 四氢呋喃法》正式发布。



    ISO 9867:2022《纺织品 织物褶皱回复性的测定 外观法》规定了纺织试样在织物褶皱仪中扭转一定角度,对扭转后的试样施加定负荷,使其产生褶皱,置于标准大气中回复一定的时间后,在规定条件下对其外观褶皱程度进行评级。标准起草过程中,研究人员对不同纤维成分、不同生产工艺以及是否具有弹性等不同结构特点的织物进行了大量验证试验,对织物褶皱仪的参数进行了细化和规定,通过标准样照结合文字描述的形式对织物外观进行评定,提高了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解决了样照覆盖面不全而无法给出评级结果的问题。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面料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全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ISO 9867:2022的发布,进一步完善和统一了全球在该领域的检测标准,有利于避免或减少由于纺织面料外观性能检测结果存在差异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对促进全球范围内纺织面料及其相关产品的生产和公平贸易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ISO 14389:2022《纺织品 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的测定 四氢呋喃法》的发布,对促进纺织产业实现优化升级,向绿色生产发展,有效控制有害物质使用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对于纺织品出口企业,可帮助其有效应对国外新的技术法规;同时,作为我国强制性标准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的引用标准,该项国际标准为保障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安全健康提供技术支持。

    通用技术中纺标作为ISO/TC38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一直在积极地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未来将以更加开放严谨的态度与国内外专家共同推动国际标准化新发展,加大纺织品领域国际标准的研制力度,充分发挥高质量标准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 11
    2022/08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22年第11号公告,批准发布29项国家标准样品,并延长14项国家标准样品有效期。其中,通用技术中纺院中纺标研制的GSB 16-3961-2022《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测试用棉摩擦布标准样品》、GSB 16-3962-2022《纺织品酚黄变色牢度测试用组合标准样品》获批正式发布。

    长期以来,国内市场流通的摩擦布和酚黄变色牢度测试用组合标准样品主要依赖进口,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给实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因素。中纺标对此开展深入研究,棉摩擦布标准样品依据GB/T 33729《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棉摩擦布》(ISO 105-F09:2009,MOD)技术要求研制,适用于GB/T 3920《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ISO 105-X12:2001,MOD)和GB/T 29865《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 小面积法》(ISO 105-X16:2001,MOD);酚黄变色牢度测试用组合标准样品适用于GB/T 29778《纺织品 色牢度实验 潜在酚黄变的评估》(ISO 105-X18:2007,MOD)。

    棉摩擦布和酚黄变色牢度测试用组合标准样品的推出,有效填补了国内棉摩擦布和酚黄测试组件产品的空白,缩小了实验室间测试结果的差异,对规范我国产品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纺标作为国内纺织通用方法标准的制定者,长期致力于国家标准样品的研究与开发。截至目前,中纺标已自研10项国家标准样品,这些标准样品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有效节约了企业试验成本,助力企业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以高质量标准保障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 06
    2022/07




    通用技术中纺院

    积极落实集团“稳增长”工作部署

    坚定信心、砥砺奋进

    统筹做好生产防疫各项工作

    开足马力、加速推进

    持续掀起大干实干热潮

    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为稳增长注入强动力

    7月5日,由由中纺院(浙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纺院江南分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九九久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九九久特种纤维制品有限公司和河南邦维高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UHMWPE差别化纤维及个体防刺防割纺织品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顺利通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项目总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中纺院江南分院深耕国内外防刺防割运动防护面料细分领域研究,着力开发经济环保、安全舒适的个人运动防护防刺防割产品,积极推动体育产业发展。“UHMWPE差别化纤维及个体防刺防割纺织品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锚定轻质高强纤维基柔性防刺防割织物的技术难点,聚焦时尚性、舒适性等热点需求,开发了基于UHMWPE纤维的轻量化舒适性击剑服面料,并推广形成了轻质高强防刺防割防护面料开发的全套技术。


    项目创新开发高浓度UHMWPE纺丝溶液制备及环保高效四氯乙烯萃取技术,攻克了常规纺丝工艺中存在的溶液浓度低、生产效率低、萃取剂易燃、流程长、成品残余溶剂多等技术难点,并通过改性纳米粉体原液添加工艺,开发出了成本低、耐磨耐切割性能高的UHMWPE纤维。项目创新采用吸湿排汗聚酯纤维包覆UHMWPE纤维,结合织物设计,研制出质量轻、刺破强力高、舒适性好的击剑服纬编面料,并通过纱线捻度控制和组织结构设计,开发出具有防刺、防割双重性能且兼具舒适性的轻质民用防护面料。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

    历经8年科技攻关,项目已建成千吨级UHMWPE纤维、击剑服面料和防刺防割面料生产线,产业链完备。产品性能优良,用户反映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未来,中纺院江南分院将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深耕UHMWPE纤维及个体防刺防割纺织品领域,加大市场开拓、推广力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 02
    2022/06



    近日,由通用技术中纺院中纺标牵头编制的新版《红领巾》国家标准(GB/T 28846-2022)经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

    《红领巾》国家标准(GB/T 28846-2022)为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会组织,由全国纺织品标委会秘书处单位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中纺标)牵头完成具体编制工作。新版《红领巾》国家标准将于2022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中纺标将充分发挥标准和检测方面的优势,与相关生产企业一道,为提升红领巾产品质量贡献力量,让高品质红领巾在少先队员胸前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