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2025/03


    20250313175232_r49rikdo7b.jpg


    近日,由通用技术中纺院、中纺绿纤、中纺化工共同研发的阻燃Lyocell纤维项目万吨级生产线再次进行连续稳定生产,顺利制备出32吨高强度阻燃Lyocell纤维产品。此次生产的阻燃Lyocell纤维极限氧指数(LOI)值达到29.4%,纤维干强在2.8-3.0cN/dtex,综合性能较试生产及小规模生产阶段显著提升,纤维性能在全球的阻燃纤维素纤维中具有优势,充分展现了阻燃Lyocell纤维技术持续优化的效果。


    20250313175247_346elumrpx.jpg


    中纺院牵头研发的阻燃Lyocell纤维采用无卤环保型阻燃剂,废弃物可自然降解,符合纤维材料绿色化、高端化发展趋势,其优异的吸湿透气性、舒适亲肤性,以及易染色、易混纺、受热不收缩、无熔融滴落、强度高、加工性好、阻燃持久等特性,在阻燃防护、公共安全、环保健康等众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在国务院国资委、通用技术集团、通用技术新材重大项目支持下,中纺院阻燃Lyocell纤维研发团队在全球率先实现产业化和市场供应,并在本次生产中验证了高力学性能、高阻燃性能Lyocell纤维产业化技术的成熟稳定,后续将重点推广至特种防护等国家相关领域进行阻燃防护织物应用。



  • 11
    2025/02


    20250211164722_tilsukg99h.jpg


    2月10日,通用技术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马咏梅与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行政总裁许丕绩作为代表共同签署《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与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合作协议》,并就下一步合作开展深入交流。


    20250211164732_lpv944iami.jpg


    中纺院作为我国纺织行业综合性科研院所和纺织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具有从纤维新材料研发、装备制造、纤维应用研究及标准检测计量认证的集成创新优势;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由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拨款及香港理工大学承办,一直致力为时装及纺织业提供应用研究、技术转移及科研成果商品化服务。此次合作协议签署,双方围绕纤维新材料、先进功能纺织制品、智能制造与装备、循环再生纺织品、纺织品标准认证和检验检测等领域开展合作交流,并继续在技术创新、实验室共享、市场拓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纺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211164804_wwomgy2mdo.jpg


    此次合作是双方在技术、资源和市场方面优势互补,推动两地纺织行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未来,双方将以战略眼光洞察行业未来机遇,运用创新手段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综合解决方案,持续释放创新潜能,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携手推动纺织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中纺院总工程师李瀚宇,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项目发展总监姚磊及中纺院科技创新部、基础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参加相关活动。



  • 06
    2025/01


    20250106175924_8ghduo2sg5.jpg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发布《关于第四届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获奖名单的通报》,通用技术中纺院“聚乙交酯及其共聚物纤维网复合真皮替代物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大赛“优秀奖”,黄庆研究员入选“第四届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优秀导师名单”。


    第四届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优秀奖


    20250106175934_y4bs7uvvjf.png

    项目名称:聚乙交酯及其共聚物纤维网复合真皮替代物的研发及产业化

    获奖单位: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团队成员:崔华帅、朱金唐、吴鹏飞、郑小佳、张泽天(中纺院);有传刚、王新刚、韩春茂、金荣华(浙二医);张宗华、王作涪(北京电力医院);董希杰、邢俨鹏(国中康健)

    项目以临床实际需求为导向,整合天然生物材料和聚乙交酯及其共聚物纤维材料的优势,制备出生物相容性好、机械强度和可降解性俱佳的复合人工真皮替代物。通过聚乙交酯及其共聚物纤维网支架的力学性能来改善稳固真皮替代物内部结构,高度有序的大空间网孔结构与胶原三维空间多孔结构耦合,实现支架原位快速血管化,并更便于临床操作。目前相关产品已经通过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形式检验,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关于第四届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


    20250106175951_pfd57p8ahs.png


    第四届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以集成电路、工业母机、新一代移动通信、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9个方向为主赛道,设置创意探索类、创新应用类、创业融资类等3种项目类型,赛程包括项目征集、初选、复选、导师辅导、对接路演、总决赛等6个阶段。大赛共有来自87家中央企业、32家地方国有企业、36所高校和174家民营企业的5067个报名项目参赛,共邀请了230位导师为项目进行“一对一”辅优。经过历时近一年的项目筛选、辅导、竞技,最终共有200个项目、50名导师获得奖励。



  • 02
    2025/01



    20250102154158_kxxtjac099.jpg


    2024年12月28日,由通用技术中纺院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重点专项“高安全主动防护绿色防疫材料及产业应用示范”项目年度进展情况检查会暨项目协调推进会在北京召开。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均、北京大学教授杨槐和大连理工大学教授翁志焕组成专家组到会指导。通用技术中纺院党委书记、总经理马咏梅,副总经理徐纪刚出席会议,会议由项目负责人东华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俞昊主持,年度进展情况检查会环节由王均主持。

    “高安全主动防护绿色防疫材料及产业应用示范”项目(项目编号:2022YFB3804200)于2022年11月成功获批立项,项目针对现有防疫制品力学与舒适性欠佳、沾染病毒易造成人员感染、大量使用污染环境等问题,拟解决新型聚合物微纳纤维规模化制备、微纳纤维细度与强度矛盾、纤维集合体微孔控制与舒适性关系、防疫制品主动与被动协同防护等难题,实现高安全主动防护绿色防疫材料的生产与应用,构建我国高性能防疫材料国际话语权。


     



    本次会议围绕项目总体研究目标,严格对照任务书考核指标,对项目研究成果进行汇报检查。会上,项目负责人及各课题负责人分别围绕项目总体指标完成情况及各课题任务开展情况、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汇报。专家组认为:项目及下设课题均完成了计划任务书约定的阶段性工作内容和任务,达到了预期的考核目标,部分指标已经超额完成;下一步,项目组需对比国内外现有技术,进一步凝练本项目创新性成果,体现项目先进性,通过项目的实施切实推动行业发展。

    会后,俞昊组织召开了项目协调推进会,总结项目前期攻关任务完成情况,对各课题存在的问题及关键要点进行了分别指导,并详细部署了下一步工作计划。各课题负责人表示,将以本次年度会议为契机,在高质量完成任务书指标基础上,注重亮点技术突破和标志性成果产出,保证课题高质量完成。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参与单位东华大学、厦门当盛新材料有限公司、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共计40余名项目科研骨干参加了本次会议。



  • 12
    2024/12


    20241212165103_70oc14wv5g.jpg


    12月11日,通用技术中纺院团委召开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中纺院党委书记、总经理马咏梅,通用技术新材团委书记张洁、中纺院党群纪检部党支部书记杨立军、成果转化中心党支部书记迟克栋、基础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姜锋应邀出席,会议由综合部杂志室联合党支部书记岳霄主持,来自中纺院各级团组织的28名团员代表参加会议。

    预备会议上,团员代表听取了大会筹备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代表资格审查报告,团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审查报告,大会主席团名单,大会议程。


    20241212165113_2ll8u20ygm.jpg


    在嘹亮的国歌声中,代表大会正式开幕,张洁代表通用技术新材团委为大会致辞,岳霄代表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高举团旗跟党走 勇担使命建新功 引领广大青年奋力谱写中纺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工作报告。


    20241212165141_f1c6mb26h6.jpg


    根据通用技术新材团委批复,会议严格按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选举规则》和选举办法,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选举产生了共青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5名(按姓氏笔画排序):丁金友、任毅彬、沈超、张君扬、岳霄。在随后召开的第十三届团委第一次会议上,岳霄当选为团委书记,张君扬当选为团委副书记,选举结果将上报公司党委和通用技术新材团委。


    20241212165155_l1b2cme6m3.jpg


    马咏梅代表公司党委发表讲话,她向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就抓好今后一个时期的青年和共青团工作提出四点意见。一是强化思想引领,筑牢政治根基。要持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持续开展青年宣讲、研讨交流,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广大青年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公司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力量。二是动员青年岗位建功,推动团建与业务“融合”提升。要自觉把团的工作融入公司发展大局,聚焦中纺院科技创新战略定位,找准与中心工作的融合点,努力推动青年创新工作室、“号手岗队”等“青”字号平台建设,激发青年干事创业热情。三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要更好地在企业改革发展的主阵地和最前沿努力建设一批青年能力培养、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青年阵地,为公司培养一批信仰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的青年骨干队伍。四是坚持党建带团建,夯实基层组织建设。要切实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党建带团建机制,持续强化共青团组织力,夯实战斗堡垒,努力营造党建带团建、团建增活力的生动局面。


    20241212165206_m47hut0lvw.jpg


    大会在《团歌》中胜利闭幕。下一步,中纺院团委将在公司党委和通用技术新材团委的领导下,不负使命、不懈奋斗,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充沛的干劲,奋力谱写中纺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 09
    2024/12


    20241209165434_3218jrk67x.png


    近日,通用技术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就正在合作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开展交流研讨。通用技术中纺院副总经理徐纪刚、生物质材料研究所所长程春祖、功能纤维材料研究所所长吴鹏飞,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廖耀祖,天津纺科副总经理朱俊伟、总经理助理马肖等参加了交流活动,并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导电/吸波多功能杂化聚合物纤维材料制备及应用关键技术”推进工作进行深入交流,会议由徐纪刚主持。

    会议围绕导电吸波材料未来在纤维领域合作开展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导电吸波材料在新材料制造、传统产业升级、国家相关领域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导电吸波材料与传统纤维材料的结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特别是在提升纺织品性能、开发新型功能材料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会议还就科研与产业合作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中纺院与材料学院进一步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研究生培养等交换了意见。


    20241209165445_mmthm9ogys.png


    会后,东华大学廖耀祖一行参观了中纺院展厅和通用技术天津纺科试验车间。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天津纺科项目组成员参与此次交流活动。


  • 13
    2024/11


    20241113173920_nead40s8ky.jpg


    11月12日,202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表彰了2024年度中国纺联科学技术奖。通用技术新材料板块共有5项成果获奖,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通用技术中纺院党委书记、总经理马咏梅受邀参加会议。






    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名称:可溶性聚乙烯醇非织造防护材料研发及其在核防护中的典型应用

    获奖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杭州路先非织造股份有限公司、世源科技(嘉兴)医疗电子有限公司、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嘉兴大学、浙江省轻工业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鉴湖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浙江格尔泰斯环保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项目提出制备水溶性 PVA水刺非织造材料和水溶性 PVA微孔薄膜2种防护材料,创制1套核防护废弃物高减容比减量化处理装备,解决了 PVA纤维水溶性和水刺成形间的突出矛盾,突破了PVA 薄膜难以热塑加工的局限,破解了核防护废弃物难以超高减容比减量化处理的难题,形成了核防护用可溶性 PVA非织造防护材料产业化加工技术体系。


    科技进步二等奖


    项目名称:柔心纱及其高功能运动纺织品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获奖单位: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武汉纺织大学、斐乐体育有限公司、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嵊州盛泰针织有限公司、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项目从原料的物理特性、纤维成型一纺纱一织造工艺、制品结构/性能特点以及使用领域等方面着手,形成全流程控制功能化纺织品生产的工艺路线及技术方法。实现了高卷曲稳定性和吸湿快干性的异形截面微多孔纤维规模化生产,制造出内部长丝充分转移、外层纤维集聚紧密成纱的高品质柔软光洁功能纱线,实现了多品种功能化织物面料的高端制造。


    项目名称:基于协同增效/高效掺杂技术的导电纤维开发与产业化

    获奖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凯泰特种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南通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绍兴中纺科技有限公司、绍兴孚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

    项目简介:项目创新开发了碳纳米管/ 炭黑协同增效导电母粒制备关键技术,高添加量浅色导电母粒制备关键技术,碳纳米管/炭黑协同增效导电纤维与浅色高导电纤维的复合纺丝关键技术。建成了碳纳米管/炭黑协同增效系列导电纤维和浅色高导电纤维产业化生产线,开发的导电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耐久性和可染性,并已在多家企业推广应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名称:防护口罩测试装置计量校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获奖单位: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浙江省轻工业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纺织计量站上海分站、温州市大荣纺织仪器有限公司、浙江三工匠仪器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项目开展了口罩防护效果、呼吸阻力、通气阻力、色牢度、甲醛含量等测试装置的核心关键计量部件研究、计量校准装置研制、计量校准方法研究以及计量技术规范制定。项目的研究,保证了防护口罩测试装置的量值溯源有效性,确保口罩测试结果的准确可靠,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名称:国家标准:纺织品 双组分复合纤维定量分析方法 熔融显微镜法

    获奖单位:五邑大学、中山海关技术中心、中纺标(深圳)检测有限公司、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兴业卓辉实业有限公司、广东创时尚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项目首次构建成商用化双组分复合纤维智能识别模型,研制出国际上首个定性定量分析标准,使我国掌握该细分领域标准话语权:实现混纺产品定量及可穿戴复合纤维器件测定的创新应用,极大推动纺织品成分检测行业进入数字化智能化速检阶段。


  • 01
    2024/11

    20241101154003_p8fd1f8b93.jpg


    近日,通用技术中纺院中纺标参与起草的ISO 5688:2024《纺织品 合成纤维长丝 变形丝卷缩性能试验》国际标准发布。

    我国作为纺织化纤生产和出口大国,年产量约6000多万吨,位居全球第一,其中合成纤维变形长丝,作为民用纺织纤维材料中应用广用量大的化学纤维,具有良好的卷曲膨松性能,与织物风格设计和成品质量密切相关。由于部分国家和地区已制定了相关的试验方法,但适用范围、测试条件、测试步骤和表征指标各不相同,导致检测结果不具可比性,从而增加了国际贸易中市场准入难度和检测成本。

    为统一相关试验方法,我国基于国家标准GB/T 6506《合成纤维变形丝卷缩性能试验方法》向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了该国际标准新工作项目提案,2021年成功获批立项,德、法、日、韩、美等国均推荐了专家参与该标准的制定工作。

    该国际标准的发布,对提升全球市场纺织化纤行业的产品品质,规范和满足该领域的检测技术和发展需求,提高我国纺织化纤产业核心竞争力,加速化纤产业国际标准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用技术中纺院中纺标作为ISO/TC38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一直以来积极组织国内专家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国际标准化工作经验,形成了一支专业化团队。目前,我国在本领域已成功提出了50项ISO国际标准提案,其中正式发布42项,未来将以更加开放严谨的态度守正创新,不断加大纺织品领域国际标准的研制力度,以新发展理念和视角与国内专家共同推动国际标准化新发展。



  • 31
    2024/10


    20241031194237_1pknu4nd7i.jpg


    10月30日,由安踏集团作为牵头单位,清华大学、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通用技术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纺院”)等科研院所,以及运动鞋服供应链上游的中石化、申洲国际、超盈纺织等领军企业共同参与的“体育用品产业创新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北京正式成立。通用技术中纺院党委书记、总经理马咏梅与安踏集团COO陈科、中国工程院俞建勇院士、徐卫林院士及奥运冠军武大靖等代表一起参与了联合体的启动仪式。

    未来,“联合体”将围绕产学研合作,在设立关键技术清单、制定技术转化路线图、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布局知识产权专利等方面探索出科学高效、兼顾各方需求的机制与流程,为中国体育用品产业打通技术成果规模化转化应用的链路,实现从实验室到货架的创新闭环蹚出一条新路。

    作为纺织科研“国家队”,加入联合体将有助于中纺院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与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中纺院在纤维新材料领域创新链中的“策源”功能,增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构建产学研用创新生态圈,进而推动中纺院在体育用品领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 31
    2024/10



    20241031193443_0p79uq9var.jpg

    20241031193450_99lvifipki.jpg


    2024年10月25-27日,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在芜湖举行,会上颁发了2024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其中,通用技术中纺院功能纤维材料研究所邱志成获2024“中复神鹰”纺织青年科技奖。


    20241031193936_q4063ufv4k.jpg


    邱志成,博士,正高级工程师,通用技术集团“护航专家”,任职于中纺院功能纤维材料研究所,主要从事合成纤维新材料研究与工程化技术开发。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资委相关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62项、国外发明专利授权5项,发表学术论文38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先后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荣获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通用技术集团“青年科技英才奖”和“青年五四奖章”。他在“超仿棉纤维”和“原液着色纤维”两大方向的科研成果,引领了“十二五”“十三五”我国化纤产业技术发展方向,促进了我国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


  • 29
    2024/10


    20241029160314_qthpod7uxh.jpg


    10月26日,第十四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在芜湖召开,通用技术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承办“生物基纤维材料高端高值化应用”分会场。


    20241029160326_wxn305irj1.jpg

    20241029160326_u20dmnevwe.jpg


    会议由中纺院党委书记、总经理马咏梅,中纺院副总经理徐纪刚共同主持。来自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相关单位代表100余人参加了本次交流。


    20241029160341_980u7kjwo6.jpg


    近年来,生物基纤维材料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产业规模不断增长。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绿色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刚性需求。坚持生态优先、发展面向绿色低碳的生物质替代应用,不仅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人们对生产方式更可持续的新期待。本次会议邀请8位行业知名专家学者面向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各自研究方向,共同探讨生物基纤维材料高值化利用的领先技术和发展机遇、生物基材料绿色与创新发展路径,为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赋能。


    20241029160357_n4st7cliss.jpg


    天津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程博闻作《纤维素纳微纤维的制备技术及高值化应用》专题报告,报告从生物基微纳米纤维的需求出发,聚焦纤维素这一量大价廉的天然高聚物原料,重点讲述了新型熔喷、静电纺丝、原纤解离、生物合成等纤维素微纳米纤维制备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问题,分析了其在可穿戴传感材料、能源材料、油水分离、个体防护、高端包装等领域的高端应用,同时介绍了团队在生物基微纳米纤维材料领域拥有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对行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20241029160404_e6psvqe2md.jpg


    陕西科技大学原校长、中国化工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马建中在《绿色多功能轻纺化学品的研发及高值化应用》的主题报告中,从绿色多功能皮革化学品和绿色多功能纺织化学品两个方面介绍了其团队在高品质绿色多功能轻纺化学品领域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促进了皮革工业的绿色转型发展,尤其创制的聚合物链段组成与功能型纳米粒子等微结构双向调控新技术,研发的功能型涂饰剂新产品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开发的绿色多功能皮革化学品,实现了在鞋材、智能可穿戴器件等领域的拓展应用。


    20241029160506_dbsr4cybx9.jpg


    智能纤维作为一种新型材料,不仅具有传统纤维的基本功能,如保暖、透气和吸湿等,还融入了先进的科技元素,赋予其更多智能化的特性。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王栋以《智能纤维材料:自然与科技的融合》为题,分享了功智能纤维材料的研发思路及成果,展示了纤维创新材料在不同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建议,要善于从大自然和生活中寻找灵感,有助于为新型纤维材料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思路。


    20241029160514_tbr9fy47va.jpg


    聚酰胺材料综合性能优异,应用广泛,是五大工程塑料之首。随着可持续发展及双碳目标实现的迫切需求,生物基聚酰胺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得到了研究人员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董侠作《生物基长碳链聚酰胺材料及其应用开发》报告,基于多年来深耕长碳链生物基聚酰胺这一绿色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丰富经验,呈现了新型聚酰胺材料在新型纤维、功能薄膜、输油管材和轻质发泡材料等领域的成功应用。其报告展现了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为创新生物基纤维材料制备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20241029160527_h60bcytc0r.jpg


    木质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储量最丰富的可再生原料,广泛来源于木材、竹材、秸秆等,利用木质纤维素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有望解决我国生物质原料利用不充分、生物质基材料进口依存度高等问题。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姚菊明在题为《木质纤维素的绿色分离与高值化利用》的报告中以木质纤维固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为主要目标,聚焦生物质资源组分高效绿色分离与增值转化的技术原理与作用规律,创新发展生物基材料可控制备与结构性能精准控制的理论体系,实现了生物质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及其衍生新材料的创制,对于提供高质量生物基原料与材料替代化石材料、助力全球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


    20241029160546_qoeienklaf.jpg


    聚乳酸作为典型的碳中和、可再生、生物全降解高分子材料,正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性大宗原材料。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相恒学以《生物基纤维熔纺成形及凝聚态结构控制》为题,从全微生物合成的聚羟基脂肪酸酯、最具产业化前景的聚乳酸,以及聚酯与聚乳酸共聚酯三个方面出发,介绍了化学结构设计、异相成核活化能调控、多外场链取向与晶型转变诱导对生物基纤维结构与性能的调控,为实现纤维的可纺、增强增韧和调控降解提供了思路。


    20241029160558_4dgnsehwce.jpg


    聚乳酸在纤维材料方面的应用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院长助理潘刚伟在《超亲水/水下超疏油聚乳酸纤维膜的制备与油水分离性能》报告中以超亲水/水下超疏油膜为导向,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纤维膜,并采用二醋酸纤维素对PLA纳米纤维膜进行改性,通过调控纺丝材料比例和膜表面结构,制备了系列超亲水/水下超疏油纤维膜材料。这种膜材料在污水治理特别是油水分子的场景表现出较为优异的性能,这也为聚乳酸的高端高值化应用探索了新的方向。


    20241029160606_26qkbfv5ti.jpg


    我国的生物基纤维材料针对细分应用领域呈高端高值趋势,来自中纺院生物质材料研究所所长程春祖在题为《阻燃生物基纤维及其应用》的报告中,汇总了各种典型生物基纤维材料的阻燃改性方法,分析了不同性能的阻燃纤维在安全防护领域的应用情况,也重点介绍了中纺院在阻燃莱赛尔纤维的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攻克的专用阻燃剂制备、阻燃剂稳定分散、阻燃莱赛尔纤维纺丝成形、溶剂回收等一系列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率先在国际上实现了阻燃莱赛尔纤维的市场供应。

    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与会代表认真聆听,并就报告内容与专家积极互动、热烈讨论。论坛汇聚的高水平报告及创新性成果为生物基纤维新材料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 25
    2024/10


    20241024134214_chgj2jkrtr.jpg


    为总结回顾中纺院68年改革创新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10月23日,通用技术中纺院举办“六十八载向‘新’行,科技创新续华章”主题书画摄影展,引导广大职工厚植企业文化,凝聚奋进力量。


    20241024134224_cxx2oq74kj.png


    本次展览分别设置“建院精神”“中纺院发展史”“科技带头人”“科技荣誉”“书画摄影”等展区,全方位回顾中纺院成立以来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光辉历程,集中展示了中纺院在服务国家战略、产业支撑、行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以及不同时期为中纺院科技创新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带头人”风采,展出了一批体现职工科研生活面貌的优秀书画摄影作品。


    20241024134230_rk8lc9m2et.png


    此次书画摄影展不仅是中纺院历史成就和精神传承的总结和凝练,更是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期许和展望。下一步,中纺院将继续秉承“艰苦创业”“科技攻关”“锐意改革”“担当作为”的“建院精神”,以优异成绩为推动我国纺织工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